首页 > 廉政时评 正文

廉政时评

摆正“家”字那一点

稿件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 2025-11-19 11:05:01

  “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。”家风,并非私事小事,而是关乎社会风气、党风政风的大事。关于家风,习近平总书记曾有形象的比喻:“大家仔细看一看‘家’和‘冢’这两个字,它们很像,区别就在于那个‘点’摆在什么位置。”一“点”之差,天壤之别。只有摆正“点”位,管好家人、处好家事,方可家门和顺、家庭幸福。相反,就可能被错位的亲情观裹挟,导致家风失守,最终毁家败业。

  “大贤秉高鉴,公烛无私光。”重家教、守家训、正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无论是范仲淹的《告诸子及弟侄》,还是高攀龙的《高子遗书·家训》,这些宝贵的治家理论与实践凝聚着先贤的心血和智慧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闪烁着历久弥新的光芒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修身、齐家是基础。先贤们以身垂范、治家以严,不仅福泽后世子孙,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。

  “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。”我们党历来重视家风建设,很多老一辈革命家的严格家风家教,为廉洁齐家树立了标杆。毛泽东同志给自己定下“亲情三原则”:恋亲不为亲徇私,念旧不为旧谋利,济亲不为亲撑腰;周恩来同志立下“十条家规”,要求亲属“不谋私利,不搞特殊化”……这些闪耀党性光辉的红色家风,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公私分明、廉洁奉公的政治本色。

  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。”有一副对联讲得好:“吃一点拿一点卡一点要一点,早晚毁在这一点;勤一生俭一生廉一生洁一生,幸福快乐过一生。”从近年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看,家风败坏引发腐败的情况并不鲜见。有的亲情观错位、纵容溺爱,怀着“补偿心理”在公与私、情与法之间做了错误选择;有的失察、失管,甚至默许纵容家人打着自己旗号,肆意妄为。正是家风失守、治家不严,让错位的亲情观扭曲了公私界限,最终不仅葬送个人前程、摧毁家庭幸福,更严重污染了政治生态,损害了党和政府公信力。

  家事牵国事,家风引政风。重视家风建设不仅是道德要求,更是政治要求、纪律要求。新时代以来,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被写入廉洁自律准则、党内监督条例等制度文件中,要求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。摆正“家”字那一点,领导干部必须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,正确处理公与私、情与法的关系,既要以身作则,又要对家人亲属看得紧一点、管得勤一点,尤其是家人亲属出现错误言行时,绝不能姑息纵容,而要及时亮明态度、严肃批评提醒,真正做到把好家门、守好后院。

  国无廉则不安,家无廉则不宁。始终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,立好家规,教好、管好、带好配偶子女,做到爱家有度、管家从严、兴家有方、立家从正,才能守护好家庭长久的安宁幸福。(丁恒情)

>>><<<